
奋斗为“笔”书写青春“华章”
——记文法学院法学(海洋法)2019级 王筠涵
王筠涵,中共党员,女,汉族,2000年11月生,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2019级学生,曾任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现任法学(海洋法)2019团支部书记,荣获国家奖学金、中国电信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等奖励,连续获得校一等奖学金,获评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青岛西海岸新区“最美大学生”等称号20余项,现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以理想信念为“题”,心系国之大者
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她始终坚信,成大事者,必先立其志。作为同年级第一批中共党员,她始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思想端正、品德优良,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入选山东省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班。在建党百年之际,她走进被誉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小延安”的杨家山里,先后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生动丰富的调研报告、视频等成果,创作的作品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三等奖。她以青岛奋斗不息的一百年为内容,主讲的团课《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时代重任》被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青春向党”专栏,浏览量近10万次。她参加央视“沿着高速看中国”直播活动,作为学校的学生代表荣登CCTV13新闻频道,抒发了青年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祝福。她的社会实践个人事迹《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入选“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2021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的青春风采。
以专业素养立“头”,练就过硬本领
王筠涵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她深知要想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才,必须从现在做起,扎实打牢法律功底。自步入大学以来,她一直把学习作为首要目标。在平日生活中,她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勤奋努力、积极上进,以“工匠精神”不断打磨自己,学习成绩与综合测评成绩每学年均位列专业第一名,尤其是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多门专业课取得97分以上的成绩,前三年平均学分绩点92.26,现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她一次性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二等奖。与此同时,她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省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以实干担当夯“体”,热心服务同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王筠涵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中,认真履职尽责,落实责任担当,不断创新开拓,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她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联学生会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学校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作为学生会权益部工作的负责人,在做好“爱心雨伞”等日常工作的同时,她创新打造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如“山科青年汇智团”“权小益”系列推送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作为团支部书记,她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连续获评山东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她定期组织团支部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开展“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等70余次主题团日活动,带领团支部荣获“五四红旗团支部”“先进团支部”等称号。
以知行合一做”注”,贡献青春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筠涵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责任。作为“炬火”实践队的队长,她走进一线看发展,深入乡村看振兴;作为“萌芽”宣讲团的成员,她普法进校园,为未成年人撑起法律的“保护伞”。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主动加入当地志愿者队伍,向慈善总会捐款用于疫情防控,获得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的感谢信。她和家人并肩战斗在抗“疫”一线,主讲的作品《好家风在抗“疫”一线熠熠生辉》荣获山东省首届高校思政短视频大赛二等奖。三年来,她在乡村振兴、普法宣讲、红色调研等多方面开展实践,获评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与此同时,她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希望小屋”项目,捐赠自己大学所获的1.2万元奖学金建设“希望小屋”帮助困境学生,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点亮希望之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王筠涵对此深受鼓舞并将铭记在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以奋斗为“笔”,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