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疫情期间如何缓解心理压力和烦燥恐慌情绪?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18  

疫情开始以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确诊的人担心病情严重,无法治愈,疑似病例担心自己会被确诊,这些人的心理压力可能会阻碍他们治疗和康复。对这些人群和他们的家人,应该如何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获悉自己被确诊或可能被确诊,一些人会感到压力,心理受到一定冲击,调节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调节、借助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调节、到专业机构就诊。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压力。

第一,认识了解危机。在经历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大概会经历4个阶段。警觉期:主要表现为震惊、恐慌、不知所措,或者脑袋里面一片空白;消极防御期: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不良情绪,个体会本能地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如会否认、退缩和回避,或者高度警觉,或者漠视危险的存在,或者控制悲伤的表达;现实适应期:危机事件一段时间以后,人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并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当前的问题,焦虑情绪逐渐减轻,自信心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恢复成长期:多数人经历了危机后变得更为理性,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开始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积极的应付技巧。

第二,面对压力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现在很多的反应是对突发事件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保持稳定状态: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来实现;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国际心理援助准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电话、网络交流和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愉悦感的事情。

第三,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随着很多地方延迟开工开学,有一些人还会留在家中一段时间,并且要求减少户外活动和外出,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烦燥恐慌等情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缓解?

目前,疫情防控需要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这是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方式。出于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而且这种改变不是主动选择,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适应性改变。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适应现在的情况,就很难缓解这种不适。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有几点建议,概括为五个一。

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钻研一件事请: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特别难受,自己无法调整时,应当拨打热线电话或寻求在线心理咨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总结起来就是试试五个一、拥有好情绪、提升免疫力。

(转载自河北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