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它,就能战胜它!《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告诉我们,拖延并非时间管理的问题,而是关乎人的尊严,涉及个体与自身和谐相处的复杂心理。今天,我们将从拖延的成因、根源开始,一探究竟,争取战胜这个顽疾。
我们为什么会拖延呢?恐惧失败,对于那些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他们往往把自己的能力、表现与个人价值等同起来。为了避免自责和消沉,他们选择拖延,以此缓解对失败的恐惧。这类人大多属于完美主义者。
恐惧成功,人们常常因为害怕成功而拖延。即使某个改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也会感到忧虑,因为成功会让他们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权和选择权。为了避免这种恐惧,人们会选择拖延。
恐惧亲近和疏远,人们离开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会感到不舒服,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想回到自己舒适的区域,拖延就成了维护他们心理平衡的一种策略。
以上三点是心理方面揭示了拖延的成因,而客观上来看,导致拖延的根源还跟时间和家庭的影响有关系。
从时间角度来看,拖延者常常以一种“期望式思维”来看待时间,或者他们常常将时间看作一个需要制服和取胜的对手。
从家庭的影响来看,父母在最初的时候灌输给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会影响你未来看待世界、与人相处、做出决定的方式。
战胜拖延只需要这5个步骤:
明确目标与可行性计划,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可观察性、具体性和特殊性、可以被分解为几个小的步骤、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设立一个小而能够带来成就感的目标,会让你立马尝到克服拖延的甜头。
学会判断时间,制定“非计划”日程表,记录一周内必须做的事情以及剩余可利用的时间;学会利用零碎时间;预防意外干扰。战胜拖延症并不难,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和根源,采取正确的方法,就能摆脱它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管理时间,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制定“非计划”日程表:记录一周内必须做的事情以及剩余可利用的时间,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时间,防止拖延。
学会利用零碎时间:即使只有短暂的空闲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做一些小事情,比如回复电子邮件、阅读文档等。
预防意外干扰:在完成任务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的干扰,如电话、短信等。为了避免这些干扰,你可以提前设置留言或回复,告知对方你会在一段时间内不方便接听电话或回复短信。
分解大任务,面对一个庞大的任务,我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将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应对每个步骤,并且能够及时地看到进展和成果,这可以激发我们的动力并增强信心。
设定小目标,设定小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地进入状态,逐步推进任务。这些小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个步骤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评估自己的进展。
制定计划和日程表,制定计划和日程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时间,避免拖延。将任务和目标安排在日程表中,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个步骤需要做什么,以及何时开始和结束。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战胜拖延症需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和根源,并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和日程表、分解大任务、设定小目标以及学会判断时间。
(选自525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