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问安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02  

彼时年少,不知前路何谓艰苦,于是对未来充满热情,希望,而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步入了大学,也渐渐的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但是以前的梦想啊渐渐的偏离了我的轨道,感慨岁月如刀,削平了我们的棱角。在茫茫人海中不卑不亢,小心翼翼的前行,再也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为什么呢?怕自己说出来却又做不到,怕打自己的脸让别人嘲笑。

  当自己融入社会的时候,才能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卑微,多么渺小。社会上的人,社会上的事,各色各味,但却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平凡中也能包容住伟大,与其为了一个岗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选择做一个好人呢?以微尘的态度向世界问安。

  有人说我对生活没有理想,对未来没有希望,而我却是安然一笑,不愿再言语。感谢上苍多次让我与死神擦肩而过,让我对生活的挫折不再大惊小怪,对亲朋好友的关怀不再熟视无睹,对梦想的追求不在浅尝辄止。有些事情有舍未必有得,有些事情却甘愿取舍,有时候主宰一个人灵魂的不一定是利益,而是情感;影响一个人命运的不一定是理想,而是人性

我一直觉得理想这个东西人人都有,但却大部分人又都没有。鲁迅为救国人于水深火热中,先远渡重洋去日本学医,后又弃医从文唤醒国民的愚昧与无知。我从未觉得学医,从文,救国是他的理想,我更觉得是出于他的“人性”。正因为他有着对故土的留恋,对人民的同情,他才会做出弃医从文的选择吧!与其说救国医民是他的理想,倒不如说是来自人性的呼唤更为妥帖。

我不愿提及理想,是因为理想太过遥远,太过崇高。国际共产主义伊始,不是以另创一方天地为目标,她是出于救民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争之苦罢了。无论这种理想是多么崇高,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理想的前提一定是充满“人性”的。我不敢去谈论理想这个东西,是因为她是纯净的,不受外物所玷污,不为为外物所改变的。理想,我不愿去提,我只希望自己能做到理想的前提就够了。

  前提是什么?就是人性。我没什么理想,就是想本着人性向世界问安。

  初入大学,当明白何谓大学?古意是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今意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这也就有人会这样认为:大学生,就应当遵守大学生的本分,为有一技之长,学之,用之。于古于今,此话似乎都合乎其意,但是这却不是我的大学。

  现在社会太过浮躁,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工农阶级,资产阶级,似乎更加热衷于在自身良好的情况下谋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就多了各种快餐式教育,各种为盈利不择手段的商业模式。所以说学习知识的前提也是先学习“人性”。

  关于人性,中国古代圣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荀子却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本性恶,需要通过后天的行善,来改变人性。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其目的是引导人修善,向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的色彩似乎要遮住了人性,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理想是不应该与人性剥离开来的,人生若能体现出“人性”,便无憾了。那么所谓的人性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为国家尽忠,为长者尽孝,为兄弟尽义,为朋友尽信,为陌生人尽爱心等。

  这是我对大学四年的规划,这是我正在做的事。记得上次学生会干部换届选举时,一位学姐讲述了自己去贵州支教的经历,让人不禁感动落泪。作为一个学生,至少她知道学以致用,去帮助他人,在别人做暑期工赚外快的时候,她在山区为学生默默奉献(资金是很大缺口,路费都是自己掏的腰包)一个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可能很容易,但愿意付出金钱,精力去帮助别人的是最难能可贵的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一次演讲,让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学位证书,而在于播种知识;不在于高官厚禄,而在于默默奉献。

  在大学也好,步入社会也罢。总需要满腹才华向自己的努力问安,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向亲人问安;需要一颗爱心向社会问安,需要一颗赤诚之心向祖国问安。

  或许我的人生平淡无为,但我会本着人性,向世界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