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九点,窗外的上海已经下了一整天的雨,我趴在窗户前面,屋子里灰暗,隐约可以看见玻璃反射出的我的轮廓,和亮起的手机屏幕。
同一秒,L那边却是晴空万里。视频里,他从悬崖上纵身一跃,接着,像一只灵活的鱼儿钻入水里。淡蓝色的水波淹没他的身体,只能看见一些水花被拍起,像是透明的烟火,在空气中飞舞。
我不知道这是L的第几站,只知道他永远在路上。他去热带岛屿,去寒冷的北极,去阴雨天的米兰,去了很多很多我甚至都从未听说过的地方。我问起他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只是热爱。
我问他为什么離开,他说自己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没办法在一个地方待很久。“如果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而少了未知和不可控所带来的紧张感,那生活会丧失一些乐趣。”
我是同意L的观点的,为了避免沉湎于过去的生活状态,我才选择了到国外来念书。
“但你要记住,逃避不能成为你选择改变的理由,你必须去真正地寻找你感到舒服的事情,让它来充盈你的生活。”
所以,正是因为这种想法,L把他的生活装进了旅途的背包里。
曾经被灌输过一种思想,让自己喜欢上一件不喜欢的事情,秘诀就是要去培养对于这件事的好奇心和兴趣。
所以很多个曾经的我们,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或者科系,进入了不喜欢的学校,最后却要逼着自己在这种“不喜欢”的情景下,去培养对于它们的兴趣。或许,靠着灵机一动,抑或者某种蛮力,最后能从“不喜欢”变成“胜任”,但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去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呢?
现实给出的答案大多是,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去选择“喜欢”的底气,也不具备去拒绝“不喜欢”的勇气。被现实裹挟,被别人的目光裹挟,总之这些与“喜欢”背道而驰的理由中,很多源自于“身不由己”。这也是我羡慕L的原因,他也有着诸多“身不由己”的理由,但他却以一己之力把这些荆棘都化为了乌有。
曾经问过他有没有给自己的未来做过打算,他说希望可以在路上遇见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然后和她去一个他们都喜欢的地方,在那里组建家庭,生一堆小孩。
我说这也大概是很多人梦想中获得归属的方式。他笑笑说,然而只有幸运儿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时间”和“计划”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无论喜欢或不喜欢现在的自己,都要让生活因为喜欢的事物而变得充满动力。逃避不能成为我们背弃现实的理由,而是因为那简单的对于“喜欢”的执念,去变得勇敢,去拾起底气,去努力奔跑。
(转自意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