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旦患上癌症或心脏疾病等重症,就会深信自己是“病人”,为此紧锁心扉,闭门不出,呈现出抑郁症状。
患病自然不是喜事,但患了病未必就是病人。
迄今为止,我见过许多患病的人,他們像普通人一样与人交流,投入工作,享受生活。
即使现在患了病,病后的“你”也没有发生改变。“患病≠病人”。
能治好的癌症治好了就没事。若是反复复发、转移的不治之症,就该像面对自己的逆子一样,优先考虑今后如何与之相处。
战斗、无视、共生、共存——选项可不少。
即使是麻烦的累赘,如果不能抹掉、除去,就承认其存在好了。
没必要亲密相处,也不需要做出一起生活的觉悟。只要承认对方的存在,就可以了。
这就是“共存”。
共生和共存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一样的,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共生是指给予和索取,以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为共同生活的前提。相对地,共存是指两种以上的事物同时存在。共存并没有共生那样的关系。
因为患病而烦恼的人,难道不是主动对号入座,以为从“病人”的座位上看见的景色就是整个世界吗?若是那样的话,请暂时离开“病人”的座位,环顾四周你会发现,眼前有一片更加宽广的世界。
即使是麻烦的累赘,也该承认对方的存在。
这是只有我们人类才能做出的高尚的行为。
(转自意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