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辅导员有话说第146期|张玉莹:踏浪前行,勇立潮头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14  

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开篇提及“坚定历史自信”,强调全党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充分彰显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突击队,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只有强化历史自信,才能挑起历史重担。

昔日,创造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曾大发感慨:“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记录与探究历史是人类理解自身的重要途径。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也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的民族”,具有浓厚深沉的历史意识。因此,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更好的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绚丽的华章。

作为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是青年应有的基本政治素养,党的优良传统来之不易,而“三个务必”正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所在,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号召。谨记人民利益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时刻发扬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勇挑重担,与阻力对垒,让人民美好期盼变为美丽现实。只有有了底气,脚下的每一步才能走的更加坚定。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强化历史自信,才能挑起历史重担。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从中可以读到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困局,看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只有读透、读懂党史“教科书”,才能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才能知其志向之远、信念之坚、探索之难、功业之巨。100多年前,那个年代最先觉醒的年轻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义无反顾投身革命。青春的呐喊,点燃救亡图存的星火,在风雨如晦的中国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10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青年肩负责任使命,用实际行动告慰先贤,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

坚定历史自信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青年做出的殷切寄语。只有知史全貌,了史规律,明史智慧,才能掌握前途主动,在新征程上激昂青春之志,奉献青春之力,谱写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新时代青年们,把历史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坚定地在新征程上奋勇向前,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在新时代绽放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