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辅导员有话说第156期|余洋:“以新媒体赢新青年”——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如何做好网络思政教育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20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所面临的“最大变量”。网络育人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多元复杂的情形,为学生的情感认知与行为表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学生的主要活动场域,互联网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得大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多元;另一方面,互联网还为一系列的APP等网络新媒体提供了展示平台,大学生可以运用这些平台获取知识,发表观点,宣泄情绪,甚至左右事件的发展脉络,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但是互联网具有虚拟性,互联性和融合性的特征,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的内容良莠不齐,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更加精准地网络育人,高校辅导员必须顺应新媒体场景带来的话语体系变革,重新建构适应新媒体场景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建立平等交流关系

一方面,从外部倒逼转变为主动参与的话语理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内,辅导员大多缺乏适应外部话语体系的自觉性,以“高高在上”的宣讲者姿态,面向大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辅导员日常要多接触网络语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言说方式,同时以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专业知识,有效地甄别和筛选新媒体话语体系中的不良信息。另一方面,从强制灌输转变为平等交流的话语理念。新媒体场景中,人人平等,大学生形成了强烈的颠覆传统、颠覆权威的认知,因此辅导员要摒弃强制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转变为与大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话语体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缓和双方关系。

2.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搭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辅导员一方面要深入大学生群体内部,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话语表达方式,运用与大学生密切接触的空间优势,走进大学生生活,积极学习网络词汇的表达含义并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加以运用,在涉及大学生教育的关键节点时,以此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进而引起共鸣,激发感情,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奠定情感基础。另一方面,要融合使用传统教育手段与网络新媒体,除了运用语言表达、面对面教育、口头传授等方式在大学生遇到人际交往、就业求职、奖助贷补等具体事务中帮助学生解疑释惑,还要积极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书写记录与学生发展相关的文案内容,让大学生了解并感受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饱满的工作激情与过硬的工作能力,强化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信任,进而有利于开展学生思政教育。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搭建大学生情感教育平台

辅导员要依靠学校的资源,通过吸引大学生兴趣、提高大学生学习技能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总结大学生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和表达方式,探究大学生通过具体行为而隐藏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情感教育;以大学生党团组织为依托,充分整合资源,丰富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在这些具体平台中,通过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频率、时间长短、参与人数等进行评估总结,发现大学生在线下平台中所展现出的情感诉求与情感倾向,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与调适;通过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丰富学生生活,通过探究学生在集体中的表现与网络中虚拟社区中的表现进行对比,总结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掩盖的实际需要,使得辅导员在开展情感教育时更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辅导员在线下活动中扮演着领导者、支持者以及参与者的角色,为大学生开展线下活动提供智力支持、资源支持和空间支持,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细心观察,用心比较,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并接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走进大学生生活,进而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