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彩建,男,能源学院辅导员,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2018年8月工作以来,先后承担学院征兵入伍、科技创新、校友事务、党委干事、研究生事务等工作,怀揣对学生最真挚的关爱、对学生工作最赤诚的热爱,用努力和汗水扎根在辅导员工作岗位,锚固学生成长“航”道上的三动力,守护本科2018级和研究生共599名学生的成长成才路,谱写潜心耕耘育桃李的青青动人乐章。
一、精耕思政责任田,锚固“航”道主动力
没有思想的破冰,难有行动的突围;没有观念的更新,难有发展的跨越。他从传统工科学生一路走来,深知采矿工程等专业部分学生在初入校门时的不自信,知悉思想引领的重要意义;他全身心投入学生中,尤其在疫情期间,将待产妻子送回老家,坚守思政引领第一线,确保航行主动力充足,实现学生跨越发展。
夯实思政阵地,做到因势而新;积极落实党建带团建,利用主题教育契机,强化思想引领,抓好入党积极分子与发展对象培养考察,实现作用同发挥,服务同标准。选拔优秀青年参加“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筑起防疫青春长城”等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学生牢记初心使命。利用红色云展厅平台,相约云端,重温历史,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建设“能源历史坐标”、“能源青年家”等阵地,让行业引领入脑入心。
强化典型引领,做到因时而进;充分利用建校七十周年契机,搭起与校友之间的桥梁,积极邀请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校友柳研青等代表进行宣讲,做好校友资源与学生成长的良好纽带;邀请宋振骐院士等高层次人才,讲授开学第一课,打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情怀教育、行业就业教育的链条。
所带2018级本科学生中,转专业人数较历年明显降低,1人受到潍坊市共青团表彰感谢,1人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1人获得人民网奖学金,1人获评山东省“寻找青年’政治佳’”荣誉称号,一次性入伍5人,为全校最高;所带学生共行业就业84人,助力国家能源工业事业发展。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个人就业工作案例获得学生工作部优秀网络文章二等奖,获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导师、征兵工作先进个人、学习强国优秀管理员等荣誉称号,发表“辅导员有话说”,讲授“辅导员论坛”,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二、铸造学风基本功,锚固“航”道源动力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成才之风、做人之风。他加入风向标辅导员工作室,参加培训学习,强化学风建设知识素养,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所思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系统规划,打造“全成长链”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充足源动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开展入学“适应教育”;为学生设定思想教育、学业规划、双创教育、实践实习等“梯级”培养路线,围绕校史院情、专业思想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学适应教育引导;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确保导学关系从本科一年级延续至本科毕业,提升本科生对学科的认同度。实施在读“过程教育”;用好《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党员成长记录册》,制定《学生管理负面清单》,严格落实晚自习制度,每日寄语成为常态;组织教师及优秀学生党员成立“聚力帮帮团”,同步跟进辅导,为行为习惯养成和学业职业规划做铺垫。强化毕业“衔接教育”;选派毕业生赴企业开展“名企体验日”,带领学生深入行业企业一线,了解发展现状;组织就业大使代言、实施就业育人项目,建立行业企业HR群,累计承办50场招聘会,缓解疫情期间就业紧张局面,稳步推进高质量就业。
所带2018级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55.16%,为学院历史之最,其中采矿工程专业升学率59%,力学专业71%,均突破学院历史;涌现出一个班级三个全研宿舍、龙虎兄弟齐保研等典型事迹,受到媒体广泛宣传;所带研究生毕业生攻读博士20人,为历届新高。涌现出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孙越崎优秀学生奖、全国徐芝纶力学学生优秀奖、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十佳班级、校十大优秀学生等典型。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他主持和参与校级及以上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夯实优良学风,助力端好能源饭碗。
三、锤炼科创硬本领,锚固“航”道驱动力
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在走向领先。他着力构建具有学院学科特色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把学院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搭建校内外平台,组织实施师生双选,实现师生结对,让科研与科创、实践与科创有机融合,确保驱动力高效稳定。
搭建学生能力提升平台,让创新源头无止境;积极拓展校外资源,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研发展现状,邀请行业就业优秀学生和行业代表讲授实践面临的问题,找寻创新点,丰富科创源头。积极搭建校内平台,开设源动讲堂、研究生微沙龙,邀请高层次教师及科创达人等讲授学术前沿和相关技巧,激发学生科创自信;承办挑战杯山东省创业计划竞赛各类比赛,加强实践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构建师生结对共创机制,让创新实践高效率;结合个人兴趣爱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结对;成立三维建模、视频渲染等科技创新小组,让感兴趣同学积极申报,选拔确定成员,扎实小组业务能力。结合学院科研方向,让学生与老师结对;组织开展师生双选,发布科研方向,督促科创小组成员申报,导师确定最终人选并提前进入实验室,实现教师、硕博生、本科生三维一体,成立富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团队,进一步丰富科创体系,助力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产出。
所带学生连续三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非数学类)一等奖,获研究生“十大科技精英”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打破学校历史零的突破;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省级金奖等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连续三年获得校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获得省级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导师库。
风起于青萍之末,不可谓不小;及至旋岚偃岳,不可谓不大。将来,他将不忘为党育才初心,牢记学生之事无大小,锚固“航”道动力,支护成长空间,塑造时代英才,矢志成为赋能学生能源报国的学工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