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优选计划的一员,两年来,我怀揣着热忱与责任,以辅导员和研究生的“双重身份”踏上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青春征程。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场与学生心灵相依、共同成长的温暖邂逅,一份双向奔赴的成长契约。
调试“育人程序”,在共情中赢得信任
从前的我专注于优化算法,如今慢慢学会了调试“育人程序”;曾经关注分数与竞赛成绩的我,现在更加用心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情绪和未来。在代码与沟通、科研与管理之间,我摸索着、平衡着,也不断地成长着。
记得刚开始担任辅导员时,面对一群年龄相仿的学生,我也曾忐忑。如何获得他们的信任?如何真正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我没有标准答案,只能靠一次次谈心谈话、一次次陪伴和倾听,去慢慢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明白,辅导员不仅要会讲道理,更要懂得共情;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引导方向。
有一次,一位学生在学业生活上陷入焦虑,我们在操场上谈了两个小时。他说:“老师,你跟我们差不多大,真的能懂我在想什么。”那一刻我意识到,所谓 “双重身份”,正是我与学生之间最天然的桥梁。我可以以“学长”的身份听他诉说,以“老师”的身份为他引路。
传承科大精神,在实践中见证蜕变
我积极践行使命担当,担任党支部书记,2024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考核优秀,当选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党代表,参与王君松书记与青年学生面对面活动,带领支部获“五星级党支部”。这些荣誉,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使命的鞭策。作为辅导员,我深知,党代会精神的落实,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宣讲,而要扎根于师生的日常实践,我有责任将这份精神火种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在学生处的帮助与支持下,我作为主讲人,开展了“琢玉计划”第三期办公软件技能提升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不仅传授技能,更将党代会精神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精神内涵,实现自我赋能与成长。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课程的学习,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工作效率,更开阔了视野,并掌握了一些AI辅助工具,对办公软件和人工智能有了新的认识。
每一次活动的开展,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都让我深切感受到党代会精神和科大精神在学生心中的扎根与发芽。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辅导员的关怀与支持,让我们逐渐成为了学生信赖的“知心人”。为此,我组织开展了“就业传帮带”、“暑期读书会”等品牌活动,用实际行动把“润物细无声”的思政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见证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成长与蜕变。
聚焦科研创新,在奋斗中助力成长
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我担任了学校创新创业助理导师,与学生们一同面对挑战,攻克难题。那些日夜调试代码、反复研讨方案的日子,成为了我们共同奋斗的美好回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从山东省教育厅“公寓的故事”系列活动一等奖,到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三等奖,再到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二等奖,每一份荣誉都凝聚着学生们的智慧与汗水。我深知,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学生在项目中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有一位学生在参与蓝桥杯AIGC赛道后,兴奋地对我说:“老师,通过这次比赛,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前沿的AI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跟团队交流协作。我感觉自己真的成长了很多!”听到这些话,我深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科研与育人融合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青春是一场绚丽的交响,而我与学生们的相遇,便是这场交响中最动人的和弦。我们携手共进,在情感的共鸣中成长,在相互的陪伴中前行。在这段旅程中,我或许只是他们青春故事里的一个引路人,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却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未来,我希望可以继续与学生们并肩作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共同书写更多精彩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