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新时代辅导员要着力提升“五力”素养——淬炼踏实的脚力、深邃的眼力、睿智的脑力、扎实的笔力、敏锐的听力,切实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脚下有泥:淬炼扎根一线的脚力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学生”。学生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新情况、新问题时常涌现,办公室里看到的都是问题,学生身边藏着的全是答案,辅导员要俯下身子,沉下心去,带着热忱深入学生工作“田间地头”,延伸“工作半径”,走进学生内心,才能遇见“最真实的学生”,有的放失开展学生思想教育。
二、眼中有光:锻造见微知著的眼力
独具慧眼才能明察秋毫。辅导员要练就“火眼金睛”,在安全稳定、意识形态等重点领域保持政治敏锐,在心理危机、经济困难等特殊群体身上倾注人文关怀,在日常言行、社交表现等细微处察觉变化。既要用“显微镜”发现“微思想”“微动态”,也要用“放大镜”挖掘闪光点,用“眼力”一寸一寸筑牢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田。
三、脑中有弦:激活与时俱进的脑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Z世代,辅导员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创新思维破题。融合“老矿院精神”“乌金品质”等校本精神谱系与时事热点,探索VR、AI等新技术应用,开发短视频、互动H5等新媒体产品,把政策语言转化为青言青语,把传统经验转化为创新实践,把个案处理转化为育人规律。
四、笔下有魂:磨砺以文化人的笔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扎实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增强笔力。作为辅导员,要学会结合教育热点,善于积累工作亮点,勤于研究工作难点,找准以文化人切入点,形成工作案例、研究论文、项目课题等“笔力品牌建设”。其次,要活用网络热词,适度用梗,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传递教育理念。
五、耳中有心:修炼共情共鸣的听力
作为辅导员,先做“用心的听众”,才能成为“智慧的引路人”。听“问题”,通过匿名问卷、定期座谈等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的尊重与“被解决”的实效。听“心声”,辅导员要善于捕捉语言背后的情绪,只有听懂“未说出口的话”,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对症施策。听“成长”,通过长期观察与交流,辅导员可以梳理学生个性特点与学习状态,从而提供个性化引导。
新时代辅导员作为“第四支队伍”,当以“五力”为犁,深耕思想沃土,用脚力丈量成长轨迹,用眼力发现教育契机,用脑力创新育人方法,用笔力凝结实践智慧,用听力架设心灵桥梁,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在培养时代新人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思政工作者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