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2020届毕业生:
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已经到来,为确保求职过程平安顺利,有效保障毕业生人身财产安全,在此提醒广大毕业生提高警惕,谨防落入各种陷阱。
一、求职信息安全
1.招聘信息注意甄别真假
攻略:可向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或学院指导老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咨询、核实,也可以直接与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工商管理部门联系核实,当然,最放心的还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学院提供的招聘信息,切记不要在一些不知名网站以及各种贴吧、论坛等非专业网站查找招聘信息。
2.发布求职简历要慎重
攻略:要选择学校就业信息网及一些大型、知名的人才招聘网站进行简历发布或投递简历;求职简历中不要提供家庭住址或家庭电话等信息;紧急联系人可填写辅导员办公室电话或手机。
3.不要成为不法分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帮凶
攻略:毕业生自己获取的就业、实习信息不要随意在网上公布,可直接提供给学院指导老师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核实,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4.警惕虚、假、骗面试信息
攻略:毕业生要甄别面试信息,要到用人单位的正式场所公开进行,不贸然接受陌生人介绍工作跟其前往;特别要警惕各种各样、改头换面的传销团伙,谨防上当受骗;如自己或同学误入传销组织,要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当地公安、工商部门求助,设法及时脱身;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切莫贪图小便宜。
二、现场面试安全
1.选择正规的双向选择招聘会、就业洽谈会、人才交流会等,遵守会场纪律,注意人身安全
攻略:凡会场安全条件差,秩序混乱,拥挤不堪,宁可推迟入场或不参加,也不能进入混乱场合。
2.面试场所要选择在人身财产安全的地点进行
攻略:以用人单位名义邀请毕业生前往招聘会以外地点洽谈时要谨慎对待,在未弄清对方真实身份的情况切勿前往;女同学不要单独前往其所指定的宾馆、饭店、招待所等场所面试,要结伴而行或由家长陪同;面试洽谈结束后若无把握,不可轻率签订就业协议。
3.谨慎应对“高薪”招聘
攻略:所有正规企业都不希望员工只看重薪水的多少,所以,要谨慎面对许诺优厚工作条件的招聘,尤其对声称要出钱疏通,或直接向毕业生索取钱财许诺找关系安排工作等情况,以防上当受骗。
4.保管好自身携带的行李物品和各类证件
攻略:行李物品和各类证件不可交由陌生人看管;不要轻易向用人单位提供身份证等证件,需要提供证件复印件、扫描件时一定要慎重;自荐材料投递要慎重,不要随意分发,投出的自荐材料若该单位未签协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收回,以防被别人不当使用。
三、试用实习安全
1.严格履行请假手续
攻略:毕业生外出求职、实习或参加招聘会,必须正确履行请假手续,登记去向、外出时间和具体的联络方式;到用人单位实习的,应有用人单位出具的实习接收函或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学校核准同意后方可到用人单位实习。
2.保持有效沟通
攻略:要通过电话、E-mail、QQ、微信等方式与辅导员、毕业实习、设计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定期向学校汇报实习进度、效果等情况。
3.遵规守纪
攻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可涉足黄赌毒等各种不健康的活动和场合。
4.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攻略:不要接受陌生人馈赠的食品、饮料等;谨防陌生人以介绍工作、结交朋友等为名诈骗钱物或伤害人身;在列车上过夜的同学要格外保持警惕。
5.不可意气用事,避免出现过激行为
攻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求职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顺利时头脑不要发热,受挫时不能灰心丧气,遇到各种内心感到不满意,不公平,甚至令人气愤的事情,更要冷静对待。
6.警惕试用陷阱
攻略:单位提出试用时要注意签订试用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对表述不清的条款要注重甄别。
四、求职陷阱案例
案例1:求职简历填写家庭电话遭诈骗
济南某高校李同学,在网上填写求职简历时要求提供家庭住址、电话,他没有多想就如实填写了。过不多久,家里就收到了孩子求职在外遭遇车祸,需要家长打钱做手术等诈骗电话。
正规企业进行招聘时,不会关注毕业生的家庭住址、电话等信息,确需填写,可填写辅导员的办公电话。
案例2:工作太容易当心有陷阱
成都某高校于同学,称自己曾在某招聘网站投过简历,一直没收到回复。后来有一天,接到一个“销售公司”的电话,称他们在长沙、贵州等地销售电子商品,在网上看到她的简历后,觉得很不错,希望她能够加入他们公司,加入后一年至少能挣几十万元。
在大学生求职高峰季,鉴于部分大学毕业生急于找到工作,在选择工作单位时难免会有些松懈,影响判断。对此,专业人士表示:“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公司时,要看对方是否有正规牌照或正规证明。在求职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出现“一年就可以挣多少”等承诺时,要提高警惕。入职后,要对工作行为和公司的运作模式进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虚假情况和违法行为。”
案例3:网上求职警惕网络传销
不少大学生过于信赖网上求职,将简历发到网上,自己的很多个人信息也同时曝光,难免会成为网络传销组织的“目标下线”。对此,专业人士表示:“不排除某些网络传销组织假冒某企业,在网络上进行虚假招聘。”这些人是利用正规公司的名称将人骗进去,然后引诱其加入传销团伙。如果求职者在网上看到打着创业、高科技、电子商务等旗号,以‘网络营销’‘网络直销’‘网店加盟’等形式从事网络销售工作的招聘信息,千万不可轻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定要遵循生财有道原则,不能投机取巧。
案例4:求职“变相收费”需谨慎
刚从学校毕业的小王,日前通过中介介绍来到一家公司应聘。但令他奇怪的是,公司负责人对他的简历、学历并不太感兴趣,而只是让他支付230元的报名费,并承诺只要报名就可以上岗。然而,当小王付清费用之后,却被告知没有通过面试,这才感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以招聘名义收取报名费是招聘骗子最常用的欺骗手法。这些公司在招聘时候常常不查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是要求求职者支付诸如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一些中介和用人单位甚至招聘一些子虚乌有的岗位,以吸引求职者前往。如果有应聘者前往,就不仅要在中介公司支付介绍费,到公司进行“面试”或者被“录用”时还要缴纳报名费、手续费等。而当用人单位和中介公司装满了自己的“钱袋”之后, 就会找出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
案例5:谨防企业偷换“试用期”概念
小罗是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四处投递简历,寻找工作的时候接到了一家小型出版社的电话,该出版社表示,如果小罗可以在出版社实习三个月并且表现得令人满意的话,双方就可以正式签约。小罗想,在求职的高峰时期去实习的话,将错过不少其他求职机会。而且,如何定义“表现得令人满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于是就没有答应。小罗的同学小夏听说之后,觉得机会难得,于是就联系了这家出版社。在三个月的实习中,小夏一直在出版社中忙项目、整理资料,十分认真。不过,三个月之后,出版社并没有与小夏签约。后来,小夏听说,出版社只是这段时间的工作比较多,需要她的帮忙,并没有打算正式与她签约。
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口头合约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进行所谓的试用期实习时要谨慎对待,最好签订实习协议,如遇单位拒不签订任何纸质协议时要多加注意、仔细甄别。
案例6:“五险一金”难兑现
去年毕业的小颖对现在的公司十分不满。“招聘时承诺五险一金,税后5000元,签约时就变成了只有三险,税前5000元”。在小颖看来,缺少任何一种保险都是失去了一份生活保障,企业这么做很不“厚道”。她也在准备新找一份工作,有机会就离开现在的公司。
一般情况下在就业协议中很少有条款涉及“五险一金”、薪资水平等具体问题,如果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列举出具体待遇,最好在协议备注中注明。到单位报到后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对合同中的细节尤其是关于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要关注,比如:要看清劳动报酬的考核、奖励办法,工作内容中对职位的具体约定,合同中试用期的期限等问题。
以上就是本次毕业生就业安全温馨提示的全部内容,预祝广大毕业生们顺利找到理想工作!
学生工作处
安全教育及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研究团队
201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