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投笔从戎,有人出征西部,有人潜心科研……无数大学生担当起青年的使命和责任,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担当使命任务,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无比绚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首先我们要知道哪里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基层是,边疆是,科研院所也是。衡量的标准从来不是地域,而是祖国的需要,是岗位的需要。支援西北部建设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国家需要的技术领域专心研究同样是不负自己的青春。
敢担当,把青春撒播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直是我国优秀大学生的共识。近代以来,列强不断的侵犯我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京都大学堂等学府培养的一批知识分子作为我国较早的大学生,最先认清时局,并开展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抗日救国等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来挽救民族危亡。当前,国家局势稳定,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优秀的大学生也在以各种方式报效祖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有人去到基层一线工作,有人穿上军装去保家卫国,有人立志研究芯片等“卡脖子”难题。尤其是疫情期间,无数青年学子更是表现出了大无畏、敢担当的精神。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华大地上肆虐,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青年人不惧风雨、勇往直前的蓬勃力量,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富有活力的答卷。在这次防疫战中,无数大学生主动请缨,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挺身而出,怀着执着的信念,在抗击疫情中逆行、磨砺、成长。
大学生投身祖国建设要注重实践、深入实践。实践是最有效的锻炼,也是我们是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在扎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我们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仅仅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拥有的实践的能力,我们往往难以将所学的知识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我们接近社会和自然,会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我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应当尽力做到学以致用,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为社会公众服务,用所掌握的知识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人们的精神风貌。
我们的青年应该有大海一样宽阔无垠的胸怀、有朝阳一样蓬勃绽放的思维,心存“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的大爱精神,怀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凌云壮志,真正了解祖国的需要。报效国家是我们每个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积极肩负责任,牢记使命。国家哪里有需要,不管是崎岖坎坷的山沟,还是黄沙漫天的荒漠,我们都要有一颗炽热之心,去奔赴国家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