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为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前行方向,应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稳步推进就业优先战略。
一、“三个点”统筹兼顾,提高就业质量
围绕“中心点”,做好统筹协调。坚决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学院重点工作中,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注重培养过程、细化培养环节、培养行业情怀,定期发布就业动态监测报告,做到人人有方案、人人促就业、事事促就业的格局。
瞄准“关键点”,深化生涯指导。构建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第一阶段为一年级,开展学科理想教育和专业认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第二阶段为二、三年级,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第三阶段是在毕业季,针对考研、求职等不同就业意向群体,分类指导,促进就业。
把握“着力点”,实现精准帮扶。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精准帮扶,提供实际就业案例,分专栏、分专题、分行业、分方向进行精准推送。邀请专业导师进行面试授课、简历制作等方面的讲解,在就业中掌握先机。针对未就业毕业生,坚持离校不断线,保持信息畅通,实现稳步就业。
二、“三条线”参与就业,形成就业合力
学院教师“第一线”,发挥育人主体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辅导员、指导教师、班主任、人生导师齐上阵,以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就业价值观教育。协助挖掘考研复试调剂信息,推荐熟悉的企业、往届毕业生就职企业等用人单位,做好毕业生行业领域职业规划与指导。
家庭就业“平行线”,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把就业指导的范围扩大至家长,建立与家长交流的渠道,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好就业心态,合理自我定位,认清形势先就业,积极求职、抢抓机遇。借助部分家长的力量,提供实习实践及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就近择业。
社会力量“延伸线”,实现就业力量拓展。广揽校友资源,邀请优秀校友走进来分享人生成长经历、担任校外导师,瓦解慢就业群体意识,消除固化盲目的二战、考公考编思维。充分利用专业间校友力量,提供更加符合毕业生实际需求的岗位,扩大精准就业机会。
三、“多方面”开源头,多元岗位选择
拓展“覆盖面”。整合线上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就选山东·青年人才全链条服务平台、山东高校就业信息网、青鸟计划、学校就业中心、校友会等平台渠道,获取企业招聘信息,根据学院学科特点及就业需求,对岗位进行筛选,定期推送,提高效率。
优化“横向面”。启动人岗直通车,发动合作单位、校友、教职工、家长等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广泛提供就业岗位,把相关单位的HR聚集起来,建立行业推荐微信群,分类分批推荐毕业生。进一步拓展类行业就业,破解专业间壁垒,促进就业横向面。
打通“纵向面”。建立学科学生工作群,互通兄弟院校资源,群内发布研究生调剂信息、交换各省行业头部企业招聘信息,交流学生工作经验和方法,掌握技巧方法。借助社会实践、走访调研等契机,实现高校间信息共享、校企间资源互用、政校间平台共用,形成联动互促新局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暖人心、惠民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来推动,实施就业优先的战略任务,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敢于善于攻克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坚决打赢毕业生就业攻坚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