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辅导员,我的工作职责涵盖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心理关怀、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但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陪伴”。陪伴不仅是时间的付出,更是心灵的靠近;不仅是问题的解决,更是成长的见证。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谈如何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陪伴,是倾听与理解
学生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可能会面临学业压力、人际矛盾、情感困惑或对未来迷茫。作为辅导员,我始终提醒自己:“先倾听,再引导。”
记得曾有一位学生因失恋放不下对方,又临近考试压力很大,注意力不集中,复习不进去,她多次来找我倾诉,每次我都与她在操场里边散步边聊天,了解她遇到的问题以及内心的真实想法给他足够的空间倾诉。渐渐地,她慢慢地打开了心结,以全新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生活。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陪伴不是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自己生出面对困难的勇气。
陪伴,是适时的引导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他们需要有人帮助拨开迷雾,明确方向。
例如,在主题班会上,我常结合时事热点与学生探讨“当代青年的责任”;在个别谈话中,我会引导沉迷游戏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竞赛。陪伴不是放任,而是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提醒和正向的引导,帮助学生少走弯路。
陪伴,是共同的成长
有人说,辅导员是“青春摆渡人”,但我想说,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从学生身上,我学会了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在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中,我提升了沟通能力和应变技巧。每当看到学生取得进步,我都深感这份工作的价值。最好的教育是双向奔赴,而陪伴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辅导员的工作平凡却有意义。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一次耐心的谈话、一条深夜回复的消息、一场精心组织的活动,都是陪伴的注脚。未来,我将继续以“亦师亦友”的身份,用心倾听、用爱引导,做学生成长路上温暖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