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每次收到你们发来的这句“导员,在吗?”,我的手机后面可能是你们忐忑不安的求助、小心翼翼的试探、迷茫无助的倾诉或是急不可待的分享喜悦......作为你们的辅导员,你们刚入校,我刚入职,很荣幸与你们一起成长,成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第一应答人”,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那些关于成长的那些“未读消息”。
“导员,在吗?宿舍关系好难,我不知道怎么办了。”
凌晨1点的消息里,你纠结于室友的作息,纠结于室友的卫生,纠结于室友不友善的交流,纠结于种种令你不爽的行为。我想说:大学第一课,叫“学会相处”。大学的宿舍里,藏着太多爱恨情仇——有人因为作息差异濒临崩溃,有人因为性格差异脾性不合,有人因为卫生问题默默忍耐,有人因为空调温度吵得面红耳赤......宿舍矛盾并不难,难的是你不会处理这些“易燃易爆”的宿舍问题。学会妥协、学会沟通、学会包容、学会换位思考,做到这四点,相信你们的宿舍关系不会太差。你的为人处世,藏在未来某个机遇里,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合则聚,不合则礼”才是成年人的相处之道。
“导员,在吗?高数听不懂要挂科了!”
别着急,高数确实是很多同学们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每次上课都仿佛在听“天书”。你不是孤军奋战,很多学长学姐也经历过,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首先分析一下自己是态度不端正型?基础薄弱型?方法错误型还是心理畏难型?不论是主动去老师办公室寻求帮助,直接微信班级学霸“大佬能借下高数笔记嘛?考完请你吃火锅”,还是打开B站沉浸式刷题听网课,一定要打破停滞状态。你的目标是“过关”而不是“精通”,要从“焦虑瘫痪”转向“行动解决”。
“导员,在吗?表白被拒了,感觉自己好差劲。”
深夜,你握着发烫的手机,翻着跟她一页一页的聊天记录,回忆跟她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想说:大学里的爱情,不该是功成名就的赛场,而应是共同成长的游乐场。千万不要把对方的喜好当成“评分标准”,就像有人不吃甜,不代表蛋糕不好,只是口味不同罢了,她拒绝你更多的是反映她现阶段的需求和状态,而非对你的全盘否定。试着去运动、去学习、去社交、去找自己。
“导员,在吗?未来到底该怎么选择?”
也许迷茫的你正怀着对未来的担忧,站在十字路口努力寻找着“正确”的那条路,期望我可以为你拨开迷雾。但恰恰这种不确定感藏着最珍贵的成长馈赠——因为真正的选择非一蹴而就的正确,而是在步履不停中愈行愈明的过程。不论选择哪条路,考公、考研、出国还是就业都不容易,所以永远不要美化没走过的那条路。低头赶路,敬事如仪,去做具体的事,然后稳稳托举自己。变好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事,是日复一日的累积。人生漫漫自有答案,花会沿途盛开,你们的路也是!
你们的困惑、迷茫、喜悦、悲伤,都是我工作中最珍视的篇章。大学这段旅程,注定有晴有阴。别怕问题,每一次"导员,在吗?"的背后,都是你们在努力破土生长的证明。勇敢地去提问,积极地去行动,坦然地去求助,也别忘了享受这段独一无二的青春时光。成长征途,我们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