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测绘学院-微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5  

 

一、基本情况

面对大学生“无人不微信”的现实,迅速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入微信载体,积极开展微信课堂教育,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政教育功能,建设“五微”工程、开设三个“阵地”、坚持五“看齐”、搭建共享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将微信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思政教育机遇。

二、实施方法

1.树“五微”工程。即建立微信公号(微公号sjxfullhouse),营造党建教育微环境;精心组办课堂,积极开展网络微教育;强化信息把关,推送原创励志微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广泛吸引凝聚微力量;积极寻求变通,实现与时俱进微创新。

2.开设三“阵地”。微信公众号作为“微课堂”教育阵地,共分为“励志坊”、“生活馆”和“俱乐部”三个板块。“励志坊”板块发布传递励志正能量的文章,激励学生成长;“生活馆”板块主要推送 涉及人生感悟、学习心得、时事评论、身边故事等;“俱乐部”板块接收学生党员投稿,开设交流专线,进行在线互动答疑,举办基于微信平台的“微班会”“微诵读”“微展”“微演讲”“微咨询”等教育活动。将教育内容以微信语言、学生风格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互动传播,在充分展示亲和力和感召力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与微信的对接,营造主流舆论氛围,对大学生微信用户潜移默化地产生正面引导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方式积极开展“微教育”。

3.坚持五“看齐”。向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看齐;向学生暴露的问题看齐;向学生需要的问题看齐;向学生苦恼的问题看齐;向学生咨询的问题看齐。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自2016年5月13日建立公众号以来,相继推出原创作品42个,其中《给X宝宝一封信》系列8篇、《大学第一课》系列7篇、《香香讲故事》系列3篇、《鸡汤》系列2篇、工作心得和人生感悟18篇,微班会1场,征集学生读后感66篇(已推4篇)。共3万余字,有11884人次阅读(含转发至QQ空间),170人评论560次,373人次分享转发,13篇文章被校报登载,2篇文章被校新媒体官网录用,6文章被微信公众号“高校辅导员联盟”推送。

4.搭建共享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QQ公众号相关联,将微信公众平台的推文转发到QQ空间。依托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团队支持项目,拟设计开发基于微信语音接口的校园App,扩展“微课堂”教育阵地范围。创办青子葵读书班和《青子葵》电子杂志,实现微公号和读书班对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写读后感和同读一本书活动,征集学生作品,推送到微公号和校报,择优发表在《青子葵》杂志上,已出刊三期,共收录66篇文章,本学期已在校报“微书评”专栏连续刊登5篇,大大提高了学生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工作成效

通过项目的实施,认识和挖掘新媒体的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冲击力强的优势,更好地维护和发展现有微信公众号,打造更成熟的自媒体平台,实现由点到面灌输、教化,实现点到点的交流互动,促进党的政策理论的宣传,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方式、教育阵地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发展。

1.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冲击力强的优势,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迅速切入微信载体,营造大学生思政教育“微环境”。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微权威”。

2.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变以往填鸭式和教导式教育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文、微课堂、微活动等形式,对大学生微信用户潜移默化地产生正面引导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方式积极开展“微教育”。强化信息把关和议程设置,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微内容”。

3.发挥了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辟在线互动和问答环节,在教育和引导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话题和活动的开展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表个人看法,提出个人主张,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传道答疑解惑,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微力量”。善用微信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创新”。

四、经验与体会

1.在高校继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系列推文中,宝宝一封信系列、大学第一课和香香讲故事系列,深得学生喜爱。这种针对向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的解答,与学生的真情实感对接呼应,更具有触动性、启发性和教育性。

2.在高校继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新载体。改变以往填鸭式和教导式教育方式,通过学生常用的微信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文、微课堂、微活动等形式,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亲切。这种寓教于乐、相辅相成的活动模式,使得我们的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更加扎实、更加深入、更加稳定。

3.在高校继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借助各方力量。在高校中,各种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各种教育手段相对先进。要积极各级党政部门、学团人员、辅导员的作用,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在学习资料、辅导材料、专家指导等方面做到配置合理。借助各方力量,在人、财、物等各方面满足大学生想学习、愿成才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