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文法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5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是文法学院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特色学生党建工作品牌项目,目的就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鼓舞大学生、以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大学生,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实施方法与过程

大学生“青马工程”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工作。

(一)主要实施方法为:

1.严格确定培养对象。优先选拔各学生组织、班级、团支部的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以及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大学生为培养对象。

2.科学设置培养方案。以理论培训、技能学习、实践锻炼、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为载体进行系统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层次,充分体现文法学院学团工作鲜明的特色和创新。

3.定期开展培养培训:分期培养,培养周期一般为一年,上半年集中授课,下半年重点开展社会实践与课题研究。

(二)具体实施过程有:

1.理论学习阶段。重点帮助学员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以及基本国情,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技能学习阶段。重点帮助学员提高以社会化能力为核心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

3.实践锻炼阶段。重点引导学员了解基层、认识国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密切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培养对人民的朴素感情;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品质、培养优良作风;增加社会阅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4.红色教育阶段:重点帮助学员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历史必然性,使他们能够从中国革命成功的内在逻辑出发,认识并由衷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增强“先锋”意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5.对外交流阶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对外交往能力。

6.课题研究阶段:重点帮助学员在加强自学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理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激发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工作成效与取得的经验

学院动员各种资源和力量参与大学生“青马工程”,共同培养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好、专业知识牢、心理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工作成效

1.建立了长效的思政工作机制。大学生“青马工程”形成了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院党委统筹指导下,学院团委具体组织,学生党支部具体落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培养培育机制。

2.培育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讲课辅导、扩大优秀青年的对外交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扶持大学生理论学习和研究社团,产生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成果。

3.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我院大学生 “青马工程”的运行为契机,积极营造比先进、赶先进、人人争当典型的良好氛围,从而不断提升学院学风建设,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载体。

4.形成了明显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青马工程”共举办专题讲座20余场,多次组织学员赴柳花泊办事处、红石崖办事处、黄岛区社会治理中心、华欧集团、黄岛边防检查站等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活动,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学生中形成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强大示范和导向作用。

5.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包心鉴教授对我院大学生“青马工程”给予高度评价,并为培训班学员论文集作序。大学生“青马工程”还分别荣获青岛市委高校工委基层党建创新项目集体创新奖、泰安市组工创新奖和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二)工作经验

1.坚持把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要求相结合,体现导向性。突出抓好品学兼优的学生群体,促进他们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榜样、树立导向,进而辐射带动其他团员青年。

2.坚持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体现主动性。充分发挥团委、导师、学生会、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指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地加强组织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3.坚持理论框架训练与能力结构训练相结合,体现层次性。发挥共青团组织思想育人、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文化育人的优势,通过组织理论讲座、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体育、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4.坚持把培养选拔与日后的观察、举荐、使用相结合,体现可持续性。既要针对各类学生骨干的不同特点进行阶段性培训,又要坚持贯穿始终——从选拔、培养、使用、推荐等环节对他们进行长期培养,实现大学生骨干培养的可持续性。

5.坚持教育引导与满足需求相结合,体现针对性。要坚持把引导学生骨干“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作为首要任务,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学生骨干,又要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骨干的成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扎实有效的培养工作。

6.坚持将丰富的内容与多样的形式相结合,体现系统性和创新性。学习内容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内容,也涵盖领导技巧、沟通方法、心理调适、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学生还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到厂矿企业实践考察、到乡镇街道挂职锻炼、进行课题研究等,大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

7.辐射力强、体现深入性。结合文法学院学科优势,在加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进而带动和影响全校青年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