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存在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三类特殊学生群体,如何切实掌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探索和努力实践的命题。师生党员是高校师生群体的先锋队,发挥好他们在关爱特殊学生群体中的积极作用,实施“1+1”精准帮扶,将极大提高关爱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1.实施的必要性。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教师必须时刻坚持的方向和职业操守。大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在这个环节上教书育人做了多少努力,将来我们就面临什么样的社会,这是高校教师应拥有的情怀。不管是学生本人还是家长,从准备考大学起,就对大学抱有很大的期望,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考入大学,但有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或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迫切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2.实施的可能性。发现问题容易,关键是解决问题。学生能考入大学,应该说都是高中的佼佼者,头脑聪明,学习能力都不弱。学生本人选择上大学,说明成才的愿望都很强烈。这是做好精准帮扶的重要基础。学校育人体系中针对三类特殊学生群体有一系列的帮扶政策,这是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但是如何用好这些帮扶政策,将“阳光雨露”洒到每个需要帮扶的群体,且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差异性?问题的“瓶颈”是需要大批量的人去做这些工作。单靠辅导员去做,显然是“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做好这些工作,需要一批懂政策、讲奉献、能传播正能量的群体。让高校师生党员在这些工作中发挥作用,成为最好的选择。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精准帮扶,不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和能力上的帮扶,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更多的谆谆善诱、更多的耳提面命、更多的润物无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比较容易交流沟通,容易与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的关系,这是做好精准帮扶的有利条件。
3.工作目标:通过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定期或不定期的与特殊学生群体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和关怀,努力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指南,能够培养良好的身心健康和健康人格,让大学生生活成为他们提高综合素质的时期,值得终身怀念的美好时光!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精准帮扶,整体设计思路是“学院党委主导,党支部搭台,师生党员唱戏,特殊群体学生参与”。
1.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师生“手拉手”关爱活动
每学年由一个教工党支部关爱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经济关爱、精神关爱、能力关爱、就业关爱四位一体的手拉手爱心关爱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1)经济关爱:原则上每名党员每年初捐款200元,多捐不限,作为学院“爱心基金”,从中每年为12名关爱学生设立1000元/人的“爱心奖学金”,缓解学生的日常经济困难;对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学生发放500元/次的临时补助。鼓励教师个人自发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学习用品等帮助。
(2)精神关爱:支部制定固定党员与学生建立经常性联系,通过与学生进行座谈、节假日慰问、家庭走访等形式,开展挫折教育、成功教育、自立自强教育,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促进其健康发展,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3)能力关爱: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日常工作,开展技能大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解困能力。
(4)就业关爱:通过分析学生自身优势与不足,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理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收集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单位等途径,帮助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2.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开展教工党员“1+1”助学圆梦活动
每名教工党员联系1名心理问题学生,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因材施教,帮扶引领,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1)每年从新生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每名教工党员联系所在系1名学生,学生由院团委和带新生辅导员指定,党员与学生结对帮扶,一直伴其完成学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2)建立“结对帮扶”台账,记录党员联系学生后学生每学期发展情况,以便掌握整个活动开展效果。
(3)教工党员每学期主动与结对学生进行交流沟通2-3次,主要在做人做事、学习方法、科技创新、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进行引导、辅导和指导。
(4)结对学生可以不定期地主动与教工党员联系,汇报思想学习情况,请教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迷茫、自己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和其他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3.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开展“朋辈学辅苑”和“学生党员1+1联系同学、服务同学”活动
(1)朋辈学辅苑活动。每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结束后,学院牵线搭桥,组织每个推免生党员联系一个新生班级,利用课余时间,围绕高等数学辅导、专业学习经验介绍、大学生活适应性引领等方面开展活动,采取集体辅导和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学生党员“1+1”联系同学、服务同学活动。每年各学生支部书记认真指导学生党员,围绕帮扶身边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帮扶计划,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关系,计划具体到“帮助某某同学辅导高数,期末考试能达到多少分”、“帮助某某同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堂出全勤,考试不挂科”等,前期有公示,中期有检查,年底有考核,为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工作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1.总体效果
自精准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已有多批学生受到师生党员的关爱和帮助。所有被关爱的学生在学业发展、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许多学生考上了985、211高校的研究生,或考上了国家税务局、选调村官等,实现了被关爱学生“不掉队”的目标。学院整体学风不断优化,近几年学院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一直列全校首位,学院学生连续3年获校十大优秀学生称号,学生科技创新取得较大进步,一改文科生科研弱的印象。学院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工作稳步前进,2015年获校进步奖,2016年获校先进单位称号。
2.典型案例
国际经济与贸易13级蔡成铭同学在师生“手拉手”活动中得到了马有才教授的帮助。蔡成铭同学刚进入大学是一个较为羞涩的男生,在人多的地方讲话也会感到不好意思。马有才老师在蔡成铭同学大二时与其对结,给与其经济上的帮助外,充分了解蔡成铭同学的思想动态,帮助其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蔡成铭同学也没有辜负老师的帮助和期望,同年带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获得山东省三等奖;大三时当选为院学生会副主席,继续为同学们服务;大三下学期参加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获得国家二等奖;大四上学期通过选拔,成为推荐免试研究生。马老师给蔡成铭同学带来积极的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蔡成铭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蔡成铭同学在和辅导员的交流中,也多次表示非常感谢马老师的帮助,同时他也把这份关爱带给了身边的同学,积极参加“朋辈学辅苑”活动,使关爱活动得到延续和传承。
3.经验总结
发挥师生党员在关爱特殊学生群体中的积极作用,较好的解决了关爱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通过师生之间、朋辈之间容易交流沟通的优势,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发挥党员传帮带的作用,让每个特殊学生的成长都有人关心,健康有人关爱,成才有人关注。形成了以被关爱学生为中心,以党员为纽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为一体教育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