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虚假同感偏差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27  

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又叫作虚假一致性偏差,是指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

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LeeRoss进行了两项简单而有效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和决策的。

在第一项研究中,被试被要求阅读关于一起冲突的资料,并得知有两种对此冲突做出回应的方式。被试需要做以下三件事情:猜测其他人会选择哪种方式说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分别描述选择这两种回应方式的人的特征属性。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被试选择了两种回应方式中的哪一种,更多的人认为别人会做出和自己同样的选择。这就证明了Ross和同事们的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就是普遍存在人们思维中的虚假同感偏差。

当被试在描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者的特征属性时,Ross又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和与自己有相同选择的人相比,人们对于和自己有不同选择的人的人格,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也就是说,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一致的人有点儿不正常!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和偏差。

在第二项研究中,Ross和他的同事们放弃了假想的情境和纸笔的测试,而选择了巨大的挂在身上的广告牌做实验研究。

这项实际的实验的结果证实了第一项研究的发现。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中,62%的人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在那些拒绝这么做的人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挂广告牌。

怎样克服这种心理呢?首先,我们可以多考察现实的情况,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最终的判断和选择。我们永远无法保证我们的判断、选择和行为是完全正确的,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经过慎重的思考以后,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判断、选择和行为,我们都可以对自己负责,并做到不悔。没有人能做到完全客观看待一件事物,我们自身也一样,也会戴着滤镜去看待他人。此外,我们自己也要注意开放心态,多尝试脱离自身视角去看待事物,透过表象看清楚本质。扫除偏见,价值感知在前,减少决策失误,努力做个明智之人。

(转载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