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辅导员有话说第67期|祝月盈:大学生应该学习的袁隆平精神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29  

522日,一位要攀登杂交水稻研究新高峰、将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是其毕生追求的老人溘然离世。巨星划过天际,袁老留给世间的不仅仅有分外珍贵的杂交水稻知识遗产,更有其自身散发出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

斯人已去,精神如炬,功勋永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我们大学生是听着袁老的故事成长起来的,从生物课本中到日常的新闻报道,再到不为温饱担忧的生活,袁老的离世让我感觉像是失去了身边陪伴着我们老爷爷。感到悲痛万分的同时,我意识到当代,这个时代需要青年一代挑起大梁,去拼搏、努力,铸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下,袁老的一生所折射出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对广大青年大学生来说弥足珍贵。

一、学习袁隆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在国家更加需要经济建设的那个年代,袁隆平虽然体检、政审都合格,但他还是放弃了参加空军的机会,选择了继续留校学习。在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亲眼见到三年困难时期时饿死的人横躺在马路边,他便立志一定要在农业科研上搞出名堂来。

现在,有一些同学可能想象不到,人最低要求不过“温饱”的二个字,放在中国14亿人口背景下,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何其艰难。正是因为有袁隆平这样一群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科学家立志服务人民,冒着酷暑风霜,耕耘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才让中国仅用了百分之七的土地,却养活了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

周恩来总理年轻时就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身为当代青年,我们也要努力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时代使命。

二、学习袁隆平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上世纪5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谁也不敢轻易触碰,连欧美各国都不得不放弃了对杂交水稻的研究。19607月,身为安江农校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的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这株水稻在稻田中鹤立鸡群,穗大粒实,深深地吸引着他。他认定这是一颗“天然杂交水稻”,创造性的提出了水稻的杂交优势。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的“异想天开”,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大学生只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袁隆平常说:“Nothing seek, nothing find.”无所求则无所获。杂交水稻这座高山屹立在前,袁老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带领团队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

创新创业精神是我国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时代需要,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储备人群,富有激情和改革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主力军。青年人总是朝气蓬勃的,面对前方的困难,让我们立志学习袁隆平,无所畏惧,不懈努力。

三、学习袁隆平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2004年《感动中国》节目评价袁老是一名真正的耕耘者。他倾其一生奉献在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上,为党和人民谋取更高的粮食产量,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询问水稻的生长情况。人们对袁老最深刻的印象还是他在稻田中观察水稻的一幕,这一位老人一辈子都在做研究杂交水稻这一件事,“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留下朴素却又伟岸的形象。

袁老一心想要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一心要让全国人民吃饱饭。在发现关键不育株“野败”后,他不顾团队内的反对,坚持把“野败”种子分给全国三十多个科研单位,让全体科研工作者一起研究。

当下,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缺失奉献精神,搞不懂为了什么奉献,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就是集体的一份子,生活在社会中,就是一名社会成员,生活在中国,就是中国的一个公民。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是无比高尚和光荣的。袁老把自己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了研究同行;他把杂交水稻奉献给了中国人民,也奉献给了全世界。

同学们,袁老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永存。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袁老胸怀祖国、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