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深情寄语,提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这与地质人所秉持的“三光荣”精神高度契合,为新时代地质学子勾勒了清晰的成长轨迹,铺就了前行道路上的精神底色。
一、“新时代地质好青年”应是怎样的?
(一)有理想:心中那盏照亮地质征程的不灭之灯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理想关乎国家未来。作为地质学子,我们的理想有着双重的光芒。一方面,是那份对地质事业最纯粹的热爱与坚守——愿以山川为伴,以岩石为书,默默投身于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另一方面,是将个人的理想融进时代的洪流,把青春写进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大文章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祖国同频共振。
(二)敢担当:撑起地质青春的坚实脊梁
担当,是地质青年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真正有作为的青年,无惧困难、直面挑战。在国家能源安全遭遇“卡脖子”困境之际,地质青年更需站在前列,凭借专业能力和无畏精神,扛起责任。以“找矿立功为荣”,于复杂野外环境、艰难科研关卡前毫不退缩,借扎实行动诠释担当”,以热血青春回应时代交付的重任。
(三)能吃苦:地质成长途中的必修课
时代变迁,地质人吃苦的形式随之变化,但其内核从未更改。吃苦并非没苦硬吃,而是于孤寂中坚守岗位,在艰难里打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间的往复升华。地质研究常需于偏远地区长期作业,要忍耐环境的艰苦与内心的孤独,于实践里踏实探索,专注于每处细节,真正的“吃苦”,是踏实,是专注,是知行合一。
(四)奋斗:赋予地质人最动人的底色
从一无所有到引领潮流,靠的是代代地质人的不懈奋斗。矿山的探明、矿藏的突破,是点滴积累、步步推进的成果。当代地质青年亦有专属长征路,奋斗始终是这条道路的主旋律。传承前辈意志,于科研创新、找矿实践等各方面拼搏,克服未知难题,在为国家地质事业拼搏中,留下青春最闪耀的奋斗印记。
二、为何要成为“新时代地质好青年”?
“新时代地质好青年”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于地质领域的鲜活实践,是“三光荣”精神于新时代的传承与升华。以“献身地质事业”为理想支撑,以“找矿立功”为担当体现,以“艰苦奋斗”为成长底色,为地质人才培养奠定深厚理论根基,让“三光荣”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专属长征路。从“革命青年”“劳动青年”到“新时代好青年”,表述虽变,担当精神永恒。当下,国家能源资源需求、地质科学探索面临新挑战与机遇,“新时代地质好青年”便是地质青年对时代问题的有力回应,彰显着青年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我们要培育一批传承“三光荣”精神、弘扬爱国奉献传统、开拓创新、专业精通,能肩负找矿突破任务的新一代地质人。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进地质科学进步储备力量。
三、如何成长为“新时代地质好青年”?
(一)让党团组织为你“铸魂导航”
融合地学特色的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助力青年成长。例如前往矿山单位实地学习,或参观地质展览,摆脱“职业迷茫”,感悟“地质报国”的价值,构建家国情怀。同时,教师与辅导员应于师生座谈、国旗下讲话等场合,为学子答疑,搭建“家国情怀—行业使命—个人价值”的认同阶梯,引导青年明晰成长方向,让爱国爱地质的信念扎根心底。
(二)让“三光荣”精神浸润你成长每一步
“三光荣”精神非空洞口号,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感人的人生。“一站式学生社区”等新平台,李四光、黄大年等前辈的事迹变得可视、可感。优秀校友回校分享,用身边人的真实故事,让真同学们切感受到——“原来,理想可以这么近”。
(三)多维发展,练就地质报国真本领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学生仅掌握课本知识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地质青年需比AI更懂专业、更擅将知识运用于复杂实际场景。需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结合实践,灵活运用所学处理野外及科研问题。科研竞赛是锻炼人最好的“磨刀石”。打破“参考答案”依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学院为学生搭建优质平台,提供持续指导,于受挫时鼓励支持,助学生克服困难,体验从0至1的成长,为能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时代地质好青年筑牢能力根基。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地质青年应践行“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要求,传承“三光荣”精神。愿每位地质学子都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地质报国的路上,有你有我!